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辽宁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于8月22日至23日举办“明德校友论坛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论坛”。论坛以“凝智聚力,畅叙情谊,助力母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十余位在科教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校友,为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把脉定向,助力辽师大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创新发展。

8月22日上午,论坛欢迎会暨专题汇报会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副校长徐昭峰、石竹青,我校原校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主持院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朱诚如教授和来自地理、中文、政治、历史、生物、物理、化学、教育、数学等学科的科教界校友出席会议,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各学院(学部、中心、研究院)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石竹青主持。
徐昭峰副校长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向返回母校参加论坛的各位校友表示热烈地欢迎,向积极促成本次论坛举办的朱诚如老校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徐昭峰副校长指出,校友是学校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教界校友的社会影响力、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母校的认同和支持,都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各位科教界校友不仅是辽师大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而且大家的口碑、品德以及取得的成就,也为母校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徐昭峰副校长向校友们介绍举办本次论坛的目的和意义,希望各位校友能够为母校辽师大的发展建言献策、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用心用情用力,毫无保留,不遗余力,共同商讨辽师大的未来发展大计。
老校长朱诚如教授在会上表示,非常高兴能与各位杰出校友齐聚在辽师大,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他谈到自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来到辽师大以后,是辽师大把自己从一名普通教师培养为辽师大的校长,虽然离开辽师大已经26年,但一直心系着曾经留下了自己青春年华、付出了不少心血的辽师大,关心着母校的发展,心中始终与辽师大情感相连,所以才积极建议并促成此次论坛的举办。母校与校友之间要架构情怀,校友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母校的培养,辽师大的校友有责任报效母校,希望校友们能经常回母校看看,为母校的学科建设等各方面发展出谋划策。
会上,科研处、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人事处等部门负责同志围绕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向校友们作了专题汇报。

8月23日,论坛举行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和闭门研讨会。校党委书记李雪铭、校长罗文波、副校长徐昭峰、石竹青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客座教授聘任仪式由副校长徐昭峰主持,校党委书记李雪铭代表母校向校友们颁发了为校友们定制的“印迹”纪念卷轴,校长罗文波向校友们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并与校友们合影留念。

客座教授聘任仪式结束后,论坛举行闭门研讨会。研讨会由校长罗文波主持。与会校友逐一发言,就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罗文波校长表示,母校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校友们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各位校友基于对母校的了解,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学科领域以及大学的五大功能,为辽师大学科专业等各项事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根据实际予以吸纳落实。他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强国建设,对大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希望校友们能够为母校的发展持续献智献力、鼎力相助,同心协力推动辽师大高质量发展,也欢迎校友们常回“家”看看。
论坛举办期间,校友们还参观了校史馆、黄河路校区和西山湖校区校园风光。

文字:张轶臣
编辑:陈仕刚
审核:马 帅